新疆博斯腾湖迎来成群黑翅长脚鹬
- 编辑:5moban.com - 18当然新能源数字化的可应用领域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全行业共同探讨。
市场消纳风险由原来的10分减直5分。《意见》带来三方面重大利好,一是以收定支,新增项目不新欠,行业可以继续发展,二是开源节流,增加补贴收入,减少补贴需求,改善存量现金流;三是符合条件项目都纳入补贴清单,帮助企业融资。
根据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推进情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性作用,鼓励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参与市场交易,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行业复工时间有所调整,部分地区针对疫情期间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根据文件,光伏补贴总额15亿元,其中竞价项目补贴总额10亿元,预计竞价规模在27.8GW左右,4月底之前完成竞价项目上报工作。此外,今年新增了年度项目建设情况20分。需补贴的存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需符合国家能源主管部门要求,按照规模管理的需纳入年度建设规模管理范围,并按流程经电网企业审核后纳入补助项目清单。
超出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的部分应当通过市场交易方式消纳和结算。国家能源局发布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政策征求意见稿1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与此同时,通威股份2月11日晚公告称,公司及下属通威太阳能拟与成都市金堂县人民政府签订《光伏产业基地投资协议》,在成都市金堂县投资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
由此可见,此时通威的大幅扩产将为国内市场的争夺带来更多的冲击与不确定性。在业界看来,光伏产业延续了近一两年来的强者恒强格局,利润也较以往更向寡头汇聚。因此,不管是通威与成都政府当下的合作,还是隆基与中环关于大硅片尺寸应用端的角逐,某种程度上,在太阳能市场,关于抢占市场份额的战争已经一触即发。2020年1月22日,隆基股份宣布与通威股份签到三年(2020年-2022)总额约129.98亿单晶硅片合约,合同约定出货量合计48亿片。
通威管理人士也表示,预计未来国内需求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国外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虽然产能过剩,但有效产能还是供不应求。但实际上,在合作层面,通威与隆基在2020年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
业内人士普遍猜测,通威此次投靠210大硅片阵营,意味着下游对中环G12硅片的认可度正不断提升,210硅片也有望加速渗透市场。02 破产狂魔频现,战争加剧不少人猜测,通威大规模投资210电池产线,将对隆基造成一定冲击。此前隆基股份制定的2021年目标产能分别为硅片65GW,电池片20GW,组件30GW。通过规模的扩大、效率的提升、PERC产品的非硅规划做到两毛以下,目标做到1毛8。
与此同时,晶澳科技在今年也加入了扩产行动大军。所以这也才坚定了我们在后续的所有项目当中,我们都会以210来做一个规划。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加上业内认定HJT技术会带来下一轮的增长机遇,通威毫不犹豫选择了加速试验。在通威本次公布的发展规划中,全面兼容210硅片并规划大幅提升电池片产能,使中环股份再次成为了行业焦点。
其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意向书,共同投资建设中环五期25GW单晶硅项目,建成后中环产业园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效太阳能用单晶硅生产基地。所以,在今年的市场竞争中,疯狂扩产后的企业谁能更胜一筹,只能等待时间检验。
此外,在今年初,隆基股份也宣布了一项扩产计划。按目前增速看,预期2023年,全球的年新增装机需求预期在170~200GW,通威的硅料、电池片的产能将分别达到90~120W、80~100GW。
反观中环股份,凭借着对硅片尺寸技术的优化,下游龙头企业爱旭科技和东方日升电纷纷推出了210高效电池和组件,与从同时,业内人士表示,在行业降本增效的大趋势下,未来HJT、IBC等高效电池叠加大硅片,将会大幅提升电池组件发电效率,同时减少生产成本。据了解,通威此次投资约200亿元建设年产30GW,其中一期、二期15GW将以PERC/PERC+/Topcon为主(PERC+和Topcon可以在现有PERC产线基础上升级改造),三期、四期预计15GW预留给HJT。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内光伏企业争相扩产,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产能过剩的质疑。根据通威的规划,未来每年将新增硅料4-7万吨,持续扩张,将成为硅料行业龙头,2023年行业市占率有望达到40%。项目将分期实施,总投资预计200亿元荷兰光伏市场的大爆发,也带动了我国组件出口数量的大幅上涨。
其,中屋顶光伏系统累计装机2.3GW、大型电站累计0.44GW,工商业屋顶电站系统累计装机1.66GW。据荷兰中央统计局CBS)的数据统计,2018年荷兰的太阳能装机累计容量达到4,414MW。
2017-2018年荷兰光伏(分类型)累计装机量(单位:MW)以GW级增速起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8年荷兰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长了近乎一倍,从2017年的0.77GW增长至1.4GW,开启了GW级太阳能装机量的新时代。荷兰光伏市场如此大规模的爆发,其中也经历了将近12年的探索。
同时,荷兰也成为中国组件企业主要出口国。2020年,据荷兰能源研究中心预计,荷兰光伏装机量将突破6GW大关,2035年将突破20GW。
从2018年1.4GW初登GW的舞台,到增加GW增量只用了短短一年。2019年,荷兰光伏新增装机量至2.5GW。早在2007年荷兰政府便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但因为环保支出少,补助不稳定,始终未见起色。这其中,工商业屋顶装机量增长率高于屋顶装机率,主要是荷兰65个太阳能园区贡献。
这轮刺激很快收到成效,在2017年2轮竞标中,共分配2.3GW光伏装机容量,2018年2轮竞标中更是高达4.1GW,市场竞争者众多,投标出价也不断被压低。更有乐观的预测指出,到2030年荷兰光伏装机量将有望达到36吉瓦,荷兰的装机市场正在以突飞猛进的发展,跃居欧洲光伏市场前列,预计2020也将给中国组件出口带来更大的增量。
2017年,荷兰实行了可再生能源竞标(SDE+),中标者给予9-10欧分(约合0.686-0.7622元人民币)的光伏补贴,并根据各种技术的最大满负荷小时数的不同,补贴期限分别为8、12或15年不等,补贴预算达60亿欧元。长期以来,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一直是欧洲太阳能产业的中坚力量。
荷兰成绩瞩目的SDE+支持计划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荷兰光伏市场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推动。直到2017年,荷兰政府逐渐调整政策大力支持光伏开发,才真正开启了光伏的新时代。
据统计,2019年中国出口荷兰组件的数量排第一,同比大幅增长了6.9GW。但随着荷兰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举措下,荷兰光伏市场正在异军突起,成为欧洲市场的领头羊。此时,正值中国的组件企业迎来出海潮,高效低廉的中国组件顺理成章的大举进入荷兰市场。2019年中国组件出口荷兰以8.45GW的数量,排名第一(如下表),较2017年出口量增加了6.912GW,同比增长将近5.5倍
因此,各家组件厂出货量未如预期,只有取得大型项目的组件厂出货量才有成长,其余维持既有出货量。元晶主要受惠于取得大型项目订单,出货较2018年翻倍成长。
面对竞争加剧的逆变器市场,台达依旧稳坐2019年出货冠军,且市占率相较2018年再提高,达35%。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最新调查指出,台湾地区2019年光伏新增安装量持续创下历年新高,相较2018年同期,成长超过36%。
集邦咨询认为,对于减轻疫情的冲击,较好的因应措施可能是展延原本的并网期限。不管是组件与逆变器,只要其中一项无法正常供货,都会影响到下游系统端的安装并网时程,因此2020年第一季台湾地区的并网量势必是全年度最少;而许多在2019年展延并网的项目,最终截止日期到4月30号,依此来看,组件与逆变器的缺货将会导致安装并网时程全数向后递延,将不利于台湾地区实现2020年2.2GW的安装量目标。